本文是2017年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9月25日)的相关内容,报考2017事业单位招聘的考生可以参考查看。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1.对文中加粗“这种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是纯粹的、单一的

  B.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C.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

  D.将“经”等同于“经典”,将“中国经典”理解成“儒家经典”

  2.对文中加点字“武器”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B.“王霸道杂之”

  C.中国经典

  D.“王霸道杂之”及“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3.根据上文,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尊重与恪守经典最初的价值和意义,否则经典会“变形走样”

  B.“三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政治世界的最大特色

  C.《说文解字》和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都是经典

  D.经典有的一出世就为经典,有的则经历了从普通著述上升为经典的过程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不能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

  B.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不得不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

  C.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难道可以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

  D.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绝不可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

  5.对文中第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著作只有被“钦定”为必读书,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B.对经典里所传达的思想、原则和知识,应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活学活用

  C.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称作“经典化”

  D.阅读经典时,应在产生它的时代背景中重新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