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内容,申论、面试必然会考到,行测偶尔也会出现。所以,无论是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甚至是事业单位单位考试、政法干警考试,大家都要忽略对时事政治热点的积累。文都公务员考试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2018公务员热点话题:“流量明星”需警惕变“流星”。希望大家努力备考,轻松成“公”。更多时事政治热点内容尽在文都公考,欢迎大家收藏本网。

不知几时开始,“流量明星”成为演艺行业的流行词,它常常用来指称那些在网上拥有大批粉丝的演艺明星。一部影视作品如果引入“流量明星”,就有了市场号召力,反之,似乎只能敬陪末座。而证明流量的关键就在数据,比如微博粉丝有多少人?每发一条微博,跟帖多少、转发多少?不过,数据虽然好看,却不一定真实。最近,共青团中央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指出某一亿转发微博涉及数据造假,以该种方式营造出来的“流量小生”,将会带坏整个文艺界的风气,亟须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整治。

有理由相信,共青团中央指出的数据造假不是孤例现象。今年年初,北京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就提到热搜榜存在“买卖”现象,微博当即点名了38个刷榜话题和热搜词,并作出“3个月禁上热门话题榜和热搜榜”的处罚。这一造假事实的背后,是相对成熟的地下“刷榜”产业,初级粉、高级粉、真人粉在网上明码标价,甚至还设置了优惠套餐,“水军粉”“僵尸粉”则专门用来为明星服务。同样的,影视作品购买、播出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造假,曾经有网剧单集播放量破15亿次,平台播放量单日超150亿次,其荒谬程度,被网友戏称“这样下去13亿人口都不够用了”。如此,明星流量不代表真实号召力,作品点击率不代表真实吸引力,整个影视市场的评价机制就此失灵了,其结果,是极大戕害了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这种流量模式本身是急功近利的,是反影视行业发展规律的。在传统影视产业的百年历史中,有些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讲了一个好故事,有的明星之所以被人铭记,是因为贡献了不俗演技。片面强调明星的“热度”,甚至言必提“小鲜肉”“高颜值”或绯闻乃至丑闻,是评价机制的方向性错误。这毫无疑问会降低作品质量,近年许多人都抱怨称,“流量明星”加盟的作品常常“演技缺席”“五毛特效”,让人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即便买来热度,也是昙花一现,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进一步,这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毫无演技的“小鲜肉”备受追捧,修为多年的“老戏骨”无人问津,这使得人心浮躁,醉心于奇技淫巧的人越来越多,而潜心向学的人越来越少。

影视作品当然看流量,但绝对不是造假的流量。从数据上看,许多流量明星大有一呼百应之势,然而真的是收视保证吗?时间已经证明,那些瞄准“粉丝经济”的电影,既没有把口碑立起来,也没有收获很多票房。而这几年,像《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受待见,是因为它体现的是现实关怀,是来自直击人心的力量,我国电影票房榜上的前十名,也大多是这样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要问一句,流量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现在许多行业都有“唯流量论”的风气,动不动鼓吹“十万加”、“百亿加”,但倘若只以流量作评价,恐怕是低俗、快餐内容更受欢迎。真正有效的评价机制,流量可以作为一种参考要素,但绝对不是单一的评价指标,只有将受众群体、互动度和美誉度等指标都容纳进来,才能更有效地评估作品价值。

健全影视行业生态,关键就在于告别“唯流量化”。只有让数据脱水,让信息透明,才能让用户在选择内容时得到有效的参考指标,公司创作内容时找到有效的评判依据。也只有健全评价体系,才能给“流量明星”提个醒,艺术魅力的来源是作品,指望流量就能大红特红,即便做到了,也注定是短命“流星”。(王庆峰)

相关推荐:

2018年9月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九月公考全场7折钜惠(活动时间9.1-9.30)

开学季:国考刷题班折扣优惠(9.1-9.30)

彩虹学习包劲爆7折(活动时间9.1-9.30)

【直播】2019国考系列直播课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