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还未公布,文都公考为考生整理2017考试大纲供考生参考,助考生一臂之力。

  一、分级分类,科学设置

  2010国考大纲对申论科目进行了全新定义,首先明确对国考申论进行副省级、地市级两级分类考查,迄今已历经八个年头。可以说,申论科目已经成为国考探索分级分类考试的先锋。作为笔试的一门科目,申论考试能力要求与职位分类的匹配性较强,更容易通过材料、问题的不同设置体现不同职位的能力区分。

  自2014年国考作答时限延长至180分钟后,考生的备考水平与个人能力更加清楚地反映在试卷作答之中。之前的申论考试试卷为150分钟,紧迫的作答时间导致考生能力得不到良好展示,无法真正彰显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使得考试科学性和考生区分度都受到了影响。为此,文都公考老师认为,2017国考大纲沿用这一思想,正是希望试卷能科学反映考生个人能力和作答水平,最终实现选拔人才的目的。

  今年国考申论试卷仍然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文都公考老师认为从申论考试材料主题来看,自2011年以来国考申论均是不同的材料主题,如此可以更为准确地测查考生能力。

  2011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弘扬黄河精神,继续推进黄河治理工作”,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无根化问题”;

  2012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

  2013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保留文化多样性”,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2014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倡导慢生活,积极应对社会心理问题”,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提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社会平稳转型”;

  2015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生命化是合乎伦理的科技发展方向”,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人文让科学更精彩”。

  2016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国民素质与大国意识”,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好政策”。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2011、2012年,国考申论省市两级的试卷主题完全不同,但自2013年开始,省、市两级试卷主题渐趋相近,2016年省市两级试卷主题再次不同。广大考生备考时要根据自己报考岗位的大纲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复习。

  二、能力导向,要求更高

  2017国考大纲依旧强调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同往年相比,关于能力的阐述一字未变。文案工作能力是每位公务员做好机关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考查对象。

  申论考试的能力导向,意味着大纲中规定的各种能力需要在材料和题目设置中体现出来。文都公考老师认为,能力与题目设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并非完全一对一的对应,题目可能是对某几项能力的综合考查,只是有所侧重)。下面结合一些真题实例,对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解读。

  (一)阅读理解能力

  申论以给定材料作为作答依据,熟读、读懂给定材料是头等大事,因此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所有考生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第一,准确理解。即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含义及各部分的关系。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一题,要求考生“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这就需要考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2”的内容,提取问题、建议要点,否则无法准确、全面地进行作答。

  第二,二次概括。即在完成要点的基本概括后,再对要点分类归纳,组织答案。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试卷第三题第2小题要求考生“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资料中包含的要点繁杂,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概括理由,继而按照赞成、反对的不同理由进行分类总结。随着申论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考生如果不能掌握二次概括能力,势必难以准确理解材料内容,造成失分。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省级职位测查的重点,考生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观点鲜明。即按照题干要求,综合给定资料中人的意图,准确提炼观点且鲜明表达。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二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作答要求为“观点明确”,这就要求我们作答本题时,需要首先亮明观点,继而结合材料对观点加以分析论证。

  第二,理据结合。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考生应能够恰当地运用理论政策,对给定资料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论证说理所要使用的论据。随着我国政府转型升级的浪潮,一言堂的决策现象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今的公务员需要运用各种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才能在工作中赢得大家的认同。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第二题,有着“有理有据”的明确要求,即是将这一工作趋势化运用到题目之中的表现。

  (三)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贴近工作实际,近年来国考对这一能力愈加重视,通常以贯彻执行题为考查载体,且比重较大。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考查了导言和讲话稿;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试卷考查了简报。

  面对日趋灵活、不断创新的考查形式,考生在备考贯彻执行题时,不应局限于掌握党政机关公文,还要掌握工作事务文书、公关礼仪文书、新闻传播文书。

  (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以选拔政府工作人员为目标,而考查的能力要求中更明确提出要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能力通常以提出对策题为考查载体。但从2013年开始,国考便没考过提出对策题,通常通过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及文章论述题来考查该能力。

  虽然这几年国考没出现提出对策题,但是不能排除2017年出题的可能,因此考生还是应提高警惕,掌握如下作答要求:

  第一,角度正确。解决问题时,考生要明确自身立场,一般题干未明确说明时,均应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如果题干明确限定身份,考生便要按照题目要求转换身份,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对策具体。申论考试切勿套用对策模板,或提出“假、大、空”一类令阅卷者深恶痛绝的对策,一定要保证对策的具体可行、切合实际。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务必重视该能力的训练。

  第一,联系实际。文字表达能力一般通过文章论述题予以展现,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两份试卷中,文章论述题出现了联系社会现实、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要求。考生在写作中,需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认识,分析、论证观点。

  第二,语言流畅。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两份试卷中都出现了“语言流畅”的要求,为此,考生要熟练运用规范语言,顺畅表达所思所想。

  除此之外,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语言方面的要求逐年提升,在要求联系社会实际、语言流畅的同时,更附有“见解深刻”、“思路清晰”等要求。这就要求考生不断提高训练标准,提升写作能力。

  三、把握本质,灵活应对

  “得人心者得天下,赢申论者赢公考。”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总体题量和题型较为稳定,但提问方式更为灵活多变,增加了考生备考和作答的难度。文都公考老师在深入研究与分析国考申论历年真题的基础上,力求为考生呈现比较完备的国考申论分析,使考生能够全面掌握国考讯息,依据出题趋势,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

  (一)总体特点:题型题量趋于稳定,贴近实际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2008年开始采用四题模式并延续至2012年(2009年为三道大题、四道小题),一般情况下,前三题属于字数要求比较少、分值比较低的题目,第四题为文章论述题。2010年至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会在第一道大题之下再出两道小题,所以实际作答的题量为五道。2013年出题形式改变,将大题套小题的模式直接转变为五道大题形式,在分数的分布上又有所调整,难度有所增加。此后,2014、2015两年延续这一设定,依旧采用五题模式。2016国考省级试卷沿用了五题模式,而市级则采用了四道大题(第三题包含两道小题)的形式。

  申论题目虽然提问方式千变万化,但始终没有脱离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对策和文章论述五大基本题型。自2010年以来,申论在题目组成上出现了新气象,越来越倾向于对贯彻执行题的考查,这一题型涉及的文种较多,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用到,更能考查出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考生要对此类试题多加练习。

  (二)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较早出现,可以说是申论考试中最为基础的题型之一。

  特点分析

  1.题量分值较为固定。国考中归纳概括类试题一般固定在一道或两道,每题分值多在10~20分。

  2.题型难度提升。近几年,申论逐渐加大了对归纳概括题“全面、准确”的作答要求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准、全地提取出对应要点;同时,归纳概括题的考查形式不断变化,出现了拟小标题之类的新颖问法,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考生务必加强对归纳概括题的重视。

  备考指导

  1.注重平时练习。归纳概括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整篇材料或部分材料全方位把握,以此抓住题干要求的相关要点。国考作答时间虽长,但申论材料的字数一直居高不下,考生临场应试时心态紧张,很容易遗漏要点。文都公考老师建议考生在备考中要大量练习真题及模拟题,提升阅读材料、提取和加工要点的能力。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题最重要的是对要点的采集,此类试题的作答字数较少,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三)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基础题型。

  特点分析

  1.题型变化多样。综合分析类试题题型种类繁多且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重点考查了启示型分析、评论型分析和词句理解阐释三种题型。

  2.省级试卷侧重考查此类试题。自2010年设置省级和市级两套试卷以来,省级试卷更侧重考查综合分析类试题,分值在10~20分,而市级近几年较少考查该类试题。

  备考指导

  1.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文都公考老师建议考生多阅读人民网、新华网上的时评,学习其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并将本教材中的逻辑思路融入作答之中,强化分析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条理清晰的答案体现考生严谨的思维,因此在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多方关注,增长见识。平时多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刊杂志和网站的新闻时事,多看评论文章,积累社会资讯,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贯彻执行题

  近几年,申论加大了对导言、讲话稿、简报等的考查,我们将其统称为贯彻执行题。

  特点分析

  1.出现频繁。贯彻执行题一出现便受到人的青睐,近几年国考几乎每年都会有此类试题。因此考生一定要熟悉此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积极应对。

  2.重点考查公关礼仪文书和新闻传播文书。贯彻执行题牵涉的具体题型较多,按照写作性质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党政机关公文、工作事务文书、公关礼仪文书和新闻传播文书。近几年,国考重点考查的是公关礼仪文书(如宣传材料、讲话稿、公开信等)和新闻传播文书(如导言、编者按、短评等)。

  备考指导

  1.研究真题,多做练习。熟悉各种公文的格式和结构,掌握规范语言的运用方法。

  2.与时俱进,掌握文种。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贯彻执行题不断创新,如2016国考省级考查的导言,就属于新题型。为此,文都公考老师建议考生在备考中不仅要了解政府常用文书,还要关注近年来国考、省考等考试中出现的新型文书,通过真题及模拟练习,掌握尽可能多的文种。

  (五)提出对策题

  提出对策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市级试卷都会出现。

  特点分析

  从2013年开始,提出对策题似乎在国考申论试卷中隐去身形,很多考生逐渐忽视这一题型。对此,文都公考老师提醒各位考生不要麻痹大意,虽然此类题目出现较少,但国考大纲从不曾忘却“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在备考时要有所关注和重视。

  备考指导

  省级:仔细审题。国考大纲中明确提到“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因而考生作答提出对策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中是否要求归纳概括问题、分析原因等,如果有明确要求,考生一定不能遗漏。

  市级:掌握答题方法,确保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

  申论材料都是围绕当前的时事热点展开的,考生平时要多利用网络、报纸等对热点事件进行搜集和整理,把握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对策,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广阔的思路。

  (六)文章论述题

  文章论述题是国考申论的必考题型,一般为最后一题。作为申论考试的“硬菜”,文章论述题的地位举足轻重,是考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容易拉开分数档次的题型。

  特点分析

  1.省市两级要求小有不同。与市级试卷相比,省级试卷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会高一些。

  2.考查难度有所提升。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这是近年国考申论文章论述题中常见的作答要求,但2016国考申论省级试卷出现“联系社会现实”的要求,这就提醒考生,要结合社会实际,分析、论证观点。而从题型来看,近年来国考通常采用给出写作话题的形式。

  备考指导

  1.平时多搜集一些适合申论文章写作使用的名言警句并背诵下来,以备考试之需,为文章增添亮点。

  2.关注时政热点,对重大政策方针及领导人讲话都应有所了解,如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可大大提升其理论高度。

  3.平时多动笔。要想写出深度与文采兼备的好文章,只靠浏览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反复练习。无论是真题还是模拟题的范文都只是一种参考,考生需要从中悟出好的立意、结构、论证方式等,加强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更多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尽在文都公务员频道 ,这里有更前沿的考试资讯,更齐全的备考资料,更完善的考试题库 ,还有免费直播 可以学习,记得收藏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