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细梳理思路,明确行文方向
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要能写好,必须要明确行文写作的方向,在这个部分我们常用的是三种方式:题干点睛、材料梳理、自我理解,考生在备考中需要仔细理解,三者结合才能更好开展写作。
1.题干点睛法:题干点睛,顾名思义,是仔细分析题干的信息为答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共有两个部分,明确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再分析题干关键词的关系是什么,以此基本确定行文的方向。
如:科学发现并不偶然;题干给到关键信息为科学发现和并不偶然两大点,不偶然换而言之也就是必然,主题就基本可以确定为科学发现是必然的,行文方向也就是强调如何以必然的方式实现科学发现。
2.材料梳理法:在考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题干没有信息,类似像2018年的考试,直接让根据给定材料三,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干没有给到任何的信息,只能通过材料梳理得出行文写作的方向,这时候我们首先从词入手,找常见词、词的表述,常见词词一般都会揭示一些材料的核心,可以作为基本的行文方向呈现;其次分析一些核心句子,如首句尾句中心句,以此揭示材料主题,明确行文方向;最后整合整篇材料的内容,围着材料论述的核心写作即可。
3.自我理解法:作为自我理解,一般是考生根据题干或是材料梳理都难以提取很好的写作角度,这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拓展,如采用主体分析的方式,根据国家、政府、企业、个人等方式进行行文写作。
二、注重日常积累,丰富文章内涵
考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在明确行文写作之后,不知道内容该如何填充,缺乏内容的积累,所以在日常的备考中还需要去积累素材案例,以此来丰富文章的内容。C类本身作为自然社科类别的考察,偏重自然科学,所以考生在积累可以有所侧重,比如多积累一些科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人物事例,建议可以从“共和国勋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热点人物方面出发积累。
如“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许多同学重点关注的是他为国为民,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取得巨大成果,但作为自然科学方向的积累,可以以氢弹为切入点,重点关注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如“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也可以以卫星研究这方面为重点去进行积累,强调科学技术。
明确行文写作的核心与方向,再注重日常积累,首先保证了不跑题不偏题,同时也能够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以便于考生能够获取。